2021年2月17日 星期三

頸椎問題可大可小,顧得好下半身/生沒煩惱

由於久坐或因為工作關係必須維持相同姿勢,久而久之無形中對頸椎造成傷害,讓肩頸痠痛成為現代人的文明病之一。想想看,你是否在轉頭時有種被電到的感覺,或是脖子轉到某個角度會卡住呢?或是曾經有不明原因的頭痛、胸悶、呼吸喘不過氣、心臟不舒服等情況,這些都有可能是因為頸椎問題造成的。讓聯新國際診所的楊琢琪醫師,告訴你如何預防頸椎傷害,以及受傷後該如何採取行動。


長期維持相同姿勢,就算是好姿勢也會造成傷害

楊醫師表示,從他過往的看診經驗,上班族頸椎發生問題的成因,大多是同樣的姿勢維持很久,或反復地做同樣的動作,像是打字或是盯著螢幕看,因此頸部在相對缺乏活動的情況下,容易造成椎間盤或周圍結締組織的健康受損。不過頸椎相關問題並不只好發於上班族,工廠的組裝線作業員、持續承受振動或需要出很多力氣的工作,像是鑽地工人,頸椎也容易產生問題;此外,若是姿勢不正確,像是前胸向內緊收,也容易對頸椎產生較大的負擔。 除了長期固定姿勢會造成頸椎問題以外,若是曾受到明顯的撞擊或外力,也會有類似症狀,像是頸部受到突然或不正常角度的凹折、頭部或軀幹上半部遭受撞擊,造成頸部有剪力發生,也可能會產生頸部疼痛,有些人在事發時可能因為年紀輕、身體素質較好,當下或許不見得有明顯疼痛,但隨著年紀增長及身體素質退化,問題就會漸漸地浮現出來。 頸椎問題比較直接的症狀是在轉頭時有種被電到的感覺,或是到某個角度會卡住,有些人低頭或仰頭的時候會覺得痛,甚至有人會覺得脖子撐不住、好像快掉下來。除此之外,楊醫師也提到其他可能衍生的症狀,像是頸源性頭痛,或是伴隨自律神經的症狀,像是胸悶、呼吸喘不過氣、心臟不舒服等,都有可能是因為頸椎問題間接造成的。




預防勝於治療,定期保持多面向的活動,讓脊椎每一節動起來
根據楊醫師的經驗,來就診的患者通常都不會主動想到是因為工作姿勢所造成,大部分的人只是單純覺得肩頸不舒服,所以一開始常選擇整復、按摩、儀器復健等能減緩痠痛的療法,貼痠痛貼布也是常見的初步措施,但這些大都只能暫時性舒緩,若是沒有從根本處理的話,還是有很高的復發機率。所以認真回想一下,你有沒有覺得自己一直在按摩和復健,但好像都沒有根治呢? 楊醫師建議,若單純只是反覆發生的肩頸酸痛,就診可以選擇的科別較彈性,疼痛科、復健科、骨科、神經外科皆可以求助,但若是併發手腳力氣變弱,甚至出現影響大小便的情形,就必須即時就醫,甚至可能需要神經外科介入協助。就診時醫師會先詢問是否有手術史或受傷史,然後會進一步詢問疼痛發生的狀態,哪些時候疼痛感覺比較嚴重、哪些時候感覺比較舒緩,最後再加入身體檢查及神經學檢查、痛點測試、頸部動作角度評估(主動和被動)等做為綜合評估的依據。 談到這裡,楊醫師補充說明,頸部疼痛大部分的檢查容易忽略「不穩定」這個因素。大部分X光檢查,只照固定的前後和側面擺位,並沒再多照前彎或後仰的動作角度,以他個人的經驗,有些長期頸部痠痛的案例,若是有加照前彎、後仰或側彎等X光,便會發現脊椎間有些不穩定的滑動,而這類患者通常會有脖子緊繃、僵硬或是撐不住的感覺,建議可以針對頸部深層的韌帶周圍進行增生療法,往往會有顯著的進步,搭配運動訓練更會事半功倍!但若是沒注意到這塊,可能就會錯過這個治療的關鍵。每個醫師都有習慣的診斷及評估方式,不同科別也有不同的切入點,不管後續採取何種療法,都是希望能幫助病人有效根治。 至於平日該如何預防肩頸痠痛呢?楊醫師分享,若是成因是由外力引起的,基本上無法預防,因為你無法預測何時會受到外力衝擊;若是因為姿勢造成的退化問題,可以從日常生活做起,像是要常常保持多面向的活動,讓脊椎每一節動起來,避免身體維持不動,或是同一姿勢維持太久。 除了上述看診科別以外,楊醫師也推薦若是有肩頸不適的情形,也可以到聯新運醫尋求運醫老師的協助,藉由運醫老師的專業評估,作後續的運動訓練,此外,若是想知道更詳細的預防及治療方式,聯新運醫都會定期舉辦講座,預防肩頸痠痛算是熱門主題之一,歡迎有興趣的人可以注意相關訊息,讓我們一起跟肩頸痠痛這個文明病說掰掰。